汞中毒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知识分享如何防范污水处理厂中毒窒息事
TUhjnbcbe - 2022/7/24 17:32:00

3月19日下午,荣昌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厂外管网项目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段污水井顶管施工过程中,2名人员进检查井作业时疑因有*气体中*昏迷,另1名人员下井救援时也中*昏迷,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01“杀手”是谁?

《我国污水处理厂事故统计分析与对策研究》统计显示,25年间发生在我国污水处理厂的事故中,排在首位的是中*窒息事故,占比高达71%。

1.警惕第一杀手——“硫化氢”

2.中*窒息事故警惕高发场所:——检查井、污水池

研究者对47起污水处理厂事故案例的发生位置进行分类,结果显示:污水厂事故多发生在检查井、污水池、管网、沟槽、污泥池、污泥脱水机房、进水口格栅间等位置,以检查井、污水池、管网最为常见,且主要为中*窒息事故。

3.警惕防护用品——失效或未使用

对中*窒息事故的原因进行分类,防护用品失效或未使用是最主要原因,其次是设备缺陷,通风不良,操作错误,冒险进入危险场所,物体存放不当。

4.警惕施救方式——盲目施救和通风不良

在引起事故的众多原因中,盲目施救和通风不良是最常见的两种情况。因盲目施救致使伤亡增加的案例屡见不鲜,通风不良使施工人员中*事故更容易发生。

02原因分析

污水处理厂事故发生的主要场所均为有限作业空间,那么一线作业人员做到有效预防中*窒息事故的发生,就要充分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根源。

1.主要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而引起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

①上层领导违章指挥、员工违规进入;

②作业人员违反有限空间“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作业程序,作业前未按规定进行有效通风,未检测有限空间内含氧量及有害气体;

③现场作业人员未遵守有限空间作业规定,进入有限空间未配备有效的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安全绳(带)等防护用品。

2、主要间接原因——管理上的缺陷

通过事故案例,并结合污水处理设施有限空间作业特点及管理规定等综合分析,事故的间接原因有以下5个方面:

①上层领导和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投入严重不足;未配备通风设备、检测设备及应急救援器材或配备不足;

②隐患排查及风险分级管理不到位,未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进行全面风险辨识和排查,未对风险进行分级管控;

③未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未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告知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因素以及事故应急防护措施;

④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落实,风险意识淡薄,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松懈,安全防护意识差,未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作业监护;

⑤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等工作落实不到位,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控基本知识和应急技能。

03防范措施

1.中*窒息等有限空间事故防范措施加强企业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和安全投入。

企业主要负责人要进一步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切实把有限空间作业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将有限空间作业融入“双控体系”建设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工作中。

加强安全投入,配齐有限空间作业所需的通风、检测、应急救援等设备器材,以及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严禁盲目施救,强化应急救援能力。

2.加强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演练

根据事故案例分析可看出盲目施救是导致事故伤亡扩大的主因,企业应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配备齐全的应急救援器材,组织好应急演练。做到每位员工能熟练掌握有限空间事故的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发生事故后能按照应急预案科学施救。

3.加强有限空间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

开展全面的辨识、确认风险等级并登记建档,对于涉及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有害气体的有限空间重点管控;进一步规范有限空间现场作业管理,建立严格的审批和审查制度;作业前制定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作业前必须先通风,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业;严格落实现场监护和应急措施;作业前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告知其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的危险因素和事故应急防护措施。

4.加强日常安全教育

针对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要求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普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常识,加强作业人员的专项培训,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知识和作业技能后方可上岗作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识分享如何防范污水处理厂中毒窒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