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中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加强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医院应急能力
TUhjnbcbe - 2022/6/22 15:20:00
进入夏季,野生菌到了采摘上市的季节,更是误食野生菌中*的高发季节。近几年来,我市连续发生多起家庭食用野生菌中*事件,为进一步加大食用野生菌中*预防控制与应急救治工作,医院开展了一系列野生菌中*防控工作。年5月18日,医院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组织了一场野生菌中*知识全员培训。培训由急诊科主任符世彪讲授,全院中层干部及职工参加了视频会议培训。培训从野生菌种类、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等方面,对野生菌中*事件的应急处理和紧急医疗救治做了详细讲解,让参会人员更新了野生菌中*的急救知识,增强了应对食用野生菌中*的卫生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每年食用野生菌中*的事件在急诊科也是屡见不鲜为提高医务人员抢救能力医院于5月21日开展了群体性野生菌中*事件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

此次应急演练模拟一家4口食用野生菌中*,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反应:两个症状较重、两个症状较轻。

接到来电,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井然有序的安排抢救、诊疗工作。

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接到患者后,紧急启动了应急预案,立即进入抢救室进行洗胃、补液、生命体征监测等一系列急救措施。院值班人员通知相关科室参与会诊,协助诊治。

经过紧张有序的抢救,四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送往急诊科重症监护室,进一步做后续治疗。

演练结束后相关部门、科室作了点评与总结。

通过本次实战演练,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野生菌中*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为高效的处置野生菌中*,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而作好充分准备。

预防野生菌中*科普知识

野生菌中*症状

根据中*症状和*素的化学结构,*菌大致分为:剧*、有*两大类,剧*菌种可造成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中*;有*菌种可造成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敏皮炎型、其他类型中*。

中*类型可分以下几类:

(野生菌图片来源:云南省疾控中心)

1.急性肝损害型:此型中*绝大多数为鹅膏菌属的剧*种类所导致,潜伏期10—24小时,最长可达数日。病情复杂而凶险,病死率高达90%以上。造成此型中*的*菌主要有:

▲致命鹅膏(白蘑菇、白罗伞)

▲*盖鹅膏(*蘑菇)

▲灰花纹鹅膏

▲亚*环柄菇

2.急性肾衰竭型:急性肾衰竭型中*主要由鹅膏菌属中的有*种类引起,中*特征表现为误食后具有8-12小时的潜伏期,肝功能中度受损,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损害。造成此型中*的*菌主要有:

▲拟卵盖鹅膏

▲欧式鹅膏

3.横纹肌溶解型:横纹肌溶解型中*发病快,在1小时内出现症状。开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6-12小时出现全身乏力明显,肌肉痉挛性疼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困难,血尿或血红蛋白尿,出现酱油色尿液。中*严重者12小时即出现死亡。造成此型中*的*菌主要有:

4.胃肠型:食用后,潜伏期10分钟-6小时,表现无力、恶心、剧烈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此类型较为常见,约占发病率的80%。病程短,易治愈。造成此型中*的*菌主要有:

▲网孢牛肝菌

▲青褶伞

▲苦味粉孢牛肝菌

▲毡盖美牛肝菌

▲粉末牛肝菌

▲有*新牛肝菌

5.神经精神型:食用后,潜伏期10分钟-12小时。中*症状除有为胃肠型症状外,主要有神经兴奋、幻觉、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瞳孔缩小,唾液增多、步态蹒跚等症状。病程短,无后遗症。造成此型中*的*菌主要有:

▲小豹斑鹅膏(俗名满天星)

▲红葱

▲中华红牛肝菌

▲华美新牛肝菌

▲白葱

▲斑褶菇

6.溶血型:食用后,潜伏期6-12小时,除有急性胃肠型表现外,还会出现贫血、*疸、血尿、肝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造成此型中*的*菌主要有:

▲赭鹿花菌(俗名赭马鞍菌)

吃菌中*怎么办凡是在吃过菌子10分钟后至72小时内,有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者,首先可以采取催吐的办法进行自救,随后应立即就医。同餐进食者不论症状轻重,医院进行观察诊治。

1.催吐:在中*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按压舌根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素吸收。

2.立即就医: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菌子样品,以备鉴定菌子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往期回顾

/惠民*策

惠民*策:医院这21类病种可享受医疗救助!

/便民措施

医院预约挂号、诊间支付上线运行,强力助推“最多跑一次”!

作者:雷斌排版:雷斌审核:张辉、袁鸿钧

救死扶伤

从心开始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体验在线问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加强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医院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