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中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名医堂针灸治疗疾病三则
TUhjnbcbe - 2022/5/18 0:19:00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病好 http://pf.39.net/bdfyy/

中医治病之法,有针有灸有药饵,三者各有所长,正如《*帝内经》中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针灸大成》中记载:“有疾在腠理者焉,有疾在血脉焉,有疾在肠胃者焉,然而疾在肠胃,非药饵不能以济;在血脉,非针刺不能及;在腠理,非熨焫不能达,是针灸药者,医家之不可缺一者也。”针灸属外治法,着重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药物属内治法,长于协调脏腑,扶正祛邪。临证之际,须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或针,或灸,或药,配合治疗,可扬长避短,广开治路。

眩晕

患者张某,男,49岁,因头晕、头痛3年余,加重1周前来就诊。3年前患者在田地劳作时不慎农药中*(农药名不详)而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大汗出,继而昏迷,经抢救后脱险,但仍头晕,呕吐,不思饮食,心悸失眠,疲倦无力。3年来虽经多方治疗病情始终未得到有效控制,时轻时重。近1周来患者自觉两目昏黑,头晕旋转,卧则稍减,动则呕吐清水,每天发作数次,故前来寻求针灸治疗。患者呈慢性病容,精神萎靡,不欲睁眼,面色苍白,纳差,气短懒言,大便数天一次,舌红,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诊断:眩晕。

治疗:百会穴、风池穴、太阳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在足三里穴、百会穴施以捻转补法,风池穴用1.5寸(此为同身寸)毫针向鼻尖方向刺入1.3寸,太阳穴、合谷穴用1寸毫针直刺0.8寸,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出针后患者即感觉头晕减轻,能睁眼说话。效不更方,按照上穴连续针灸3次,眩晕大减,可下床轻微活动,呕吐止,饮食增加。治疗5次后,诸症消失。为巩固疗效,改为间隔一天治疗1次,针刺12次后痊愈,返乡能参加一般劳动。3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语: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病情有轻重之别,本例患者患病时间长,动则加剧,病情较重。笔者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认为患者平素身体虚弱,加之农药中*时剧烈呕吐,大汗出,损及脾胃,伤津耗气,使气血亏损,清阳不升,脑髓失充而发上述诸症。其病情以虚为主,虚实夹杂,治疗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治疗以补益气血,充髓止晕为主,以化痰除湿,滋阴潜阳为辅。百会穴为督脉穴,居巅顶正中,又名三阳五会,有健脑益髓、升提阳气、宁神熄风之效,正如《针灸大成》中记载:“头痛眩晕百会好。”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和阳维脉的交会穴,其主治特点是治疗由关内、外风引起的病症之要穴,在此可熄风醒脑,明目益聪;早在《通玄指要赋》中即有“头晕目眩要觅风池”之说;太阳穴为经外奇穴,具有疏调局部气机,清利头窍之功效。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胃经合穴、胃腑之下合穴足三里穴,健脾和胃,生精化血以治其本,化疾除湿治其标;与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穴相配,合谷穴能轻清升散,善治头面之疾,有补益气血、通经活络、散邪行滞、清利头目之功效。诸穴配伍,标本同治,补中有泻,泻中有补,针法穴法运用得当,仅针治1次,眩晕便减轻。

癫痫

王某,女,20岁,患癫痫4年余,加重半年,前来就诊。患者4年前与家人吵架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牙关紧闭,1分钟后苏醒,当时未引起重视,之后每遇情志变化时发作,医院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癫痫,服用中药后病情有所控制。近半年,患者发作次数增多,严重时每周发作1次~2次,持续时间较长,每次发作3分钟~5分钟,服用抗癫痫药后效果不明显,故前来就诊。

症状:患者精神抑郁,失眠多梦,记忆力差,食欲不振,舌淡苔白稍腻,脉沉无力。

诊断:西医诊断为癫痫。中医诊断为癫病,证属心脾两虚。

治疗:通督健脑,宁志定痛。

取穴:大椎穴、风池穴、百会穴、筋缩穴、腰奇穴,配神门穴、间使穴、足三里穴、脾腧穴。

操作:大椎穴用1.5寸(此为同身寸)毫针刺入l.2寸,以患者感到酸胀感为度;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入0.8寸,使局部产生酸麻感,并向头部、前额、眼眶部位扩散;背部脾腧穴直刺0.8寸;腰奇穴用3寸毫针沿督脉向上针刺;其他穴位则用常规针刺操作即可。诸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每天针刺1次,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为5天。

在第1个疗程治疗期间患者曾发作过1次,但苏醒较快,余症有所减轻。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癫痫未再发作,失眠多梦,记忆力差,食欲不振等症状基本消失。上方去神门穴、间使穴、足三里穴、脾腧穴继续治疗2个疗程,病愈停止治疗。随访10年,未复发。

按语:中医认为,癫痫多由先天不足,七情失调,受惊恐,饮食不节,跌仆损伤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逆乱,阳升风动,痰火上逆,蒙蔽心包,扰乱神明而发病。癫痫与脏腑心、肝、脾、肾,以及气、火、风、痰、瘀、虚关系密切。该患者平素易生气,肝气不舒,初次发病因肝火盛,横克脾土,使气火痰瘀胶结上泛清窍,蒙蔽心神而发癫痫。笔者认为,治疗应以大椎穴、风池穴、百会穴、筋缩穴、腰奇穴,为主穴。大椎穴为督脉穴诸阳之会,具有宣通阳气,祛邪定志,宁神益髓之功效;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脑后,乃风邪汇集入脑之要冲,具有除风醒脑,开窍益聪之功效;筋缩穴是督脉穴,因主治筋脉、筋肉挛缩故得名,取之可舒筋活络,镇痛止痉;腰奇穴为经外奇穴,位于骶部,在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间凹陷中,具有醒脑开窍,镇静止痉的作用,是治疗癫痫不可缺少的有效穴位。五穴合用,可控制癫痫发作,坚持治疗使其远期疗效得以巩固。因该患者平时失眠多梦,记忆力差,食欲不振,故在取主穴的同时配神门穴、间使穴调神宁志;脾腧穴、足三里穴调胃健脾。

抽动症

患者,男,15岁,头颈部不自主性抽动1年余,加重2个月。患者1年前不明原因突然被噩梦惊醒,之后常感觉心神不定,并渐渐出现头部不自主抽动。患者的家长误认为是不良习惯,并经常训斥患者,其症状有增无减,近2个月来头颈部抽动频繁,伴不自主努嘴、眨眼等,医院诊治,查脑电图、CT等均正常。医院确诊为多发性抽动症。因服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故前来笔者处就诊。

症见:形体消瘦,头颈部不自主阵发性抽动,努嘴,眨眼,性情急躁,任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数。

诊断:多发性抽动症。证属肝肾阴虚。

治疗:健脑益髓,宁神定志。

取穴:大椎穴、风池穴、百会穴、合谷穴,配四神聪穴、太阳穴、四白穴、地仓穴。

操作:大椎穴用1.5寸毫针刺入1寸;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入0.5寸;余穴常规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每天针刺1次,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

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头摇、努嘴、眨眼次数明显减少,性情急躁有所改善。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努嘴、眨眼症状消失。上方去除太阳穴、四白穴、地仓穴,改为隔天1次,前后共针灸3个疗程,诸症消失,记忆力改善,学习成绩提高。随访患者至今未复发。

按语:中医认为,抽动症属本虚标实之证,与心、肝、脾、肾相关,尤其与肝关系密切。其发生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导致风、火、痰、瘀胶结上扰清空,使脑髓神机失调所致。该患者体质瘦弱,笔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及其舌脉辨证为肝肾阴虚,导致阴阳失衡,阳亢风动,夹痰横窜经遂而发病。提出治疗应以大椎穴、风池穴、百会穴、合谷穴为主穴。督脉为阳脉之海,其脉并脊入脑,若病邪犯及督脉使督脉失调,元神失司即发该病。故治疗首取诸阳之会的大椎穴以宣通阳气,通督益髓、清神定志;风池穴能疏通脑络,潜阳熄风,填精益髓;百会穴又名三阳五会,具有健脑益髓、熄风止痛、开窍宁神之功效;合谷穴有疏风清热,调理气血,通络解痉,振奋整体机能之功效。四穴合用,共奏健脑益髓,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改善患者运动协调能力之功效。因患者有眨眼、努嘴、记忆力减退表现,故笔者加太阳穴、四白穴以疏调眼部经络之气血;加地仓穴以疏通口面部之气血;加四神聪穴以疏通脑络,填精补髓,健脑益智。(作者为全国名老中医)

统筹:刘旸

责编:张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医堂针灸治疗疾病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