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生活在野生菌的天堂
在吃菌上自然得天独厚
随着雨季的来临
云南又进入
一年一度吃野生菌的好时节
近日,医院收治了七名疑似食用野生菌中*的患者,医院的紧急救治后脱离危险。
我是去别人家吃了炒见手青,后来就发现不对劲,症状就是想吐、头晕、肚子疼,医院就医。
↓↓↓
见手青是云南常见牛肝菌科的一种,学名为小美牛肝菌。见手青这种菌类用刀切开或用手掰开之后过一会颜色就会发青发黑,故而得名。
病人一家七个人吃了菌子后都有症状,主要是恶心呕吐、肚子不舒服,有个病人拉肚子。病人入院以后,经过交流谈话后,诊断为野生菌中*。给予病人洗胃、导泄、利尿、补液处理。
据医生介绍,野生菌中*不只是看见“小人人”这么简单。
野生菌中*分为七类,除了神经精神型,最简单的就是肠胃型的,类似于肠胃炎;严重的就是肝肾功能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和溶血型,此类中*可能会引起肝损伤、肾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呼吸循环衰竭等,可致人死亡,患者属于重症病人需抢救。
不同的野生菌*素不同,个人体质也不同,所以中*后的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年老体弱者或幼儿中*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会更高。因此,广大市民在食用野生菌时“三熟”应注意甄别,谨防中*。
明知见手青有*,为何云南人却把它视作餐桌上的上等野味?他们真的不怕*?牛肝菌,是云南人吃得最多的野生菌之一,因为大多数的牛肝菌,其菌盖的颜色近似于牛肝,而菌体的肉又比较厚实,所以就称之为“牛肝菌”。而牛肝菌中的“见手青”更是令云南人趋之若鹜,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吃的一种野生菌。
每年夏季过后,是云南野生菌生长最快的季节,医院最繁忙的季节。为何这样说呢?因为每年夏天一过,吃野生菌的人与日俱增,大家都知道,野生菌中很多都是有*性的,如果对野生菌不熟悉或者说烹饪不当,都有可能造成食用后中*的后果。即使是非常懂野生菌的云南人,由于经常吃,同样会有中*的现象发生,常言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说的就是这个理。
用手摸见手青后,变成青色
而“见手青”就是一种有*的蘑菇,我们经常看到有关云南医院的报道,但是一点也阻止不了见手青对云南人的味蕾诱惑。所谓的见手青,就是用手摸一下菌体后,菌子颜色就会变成青色,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见手青”,它属于牛肝菌类。按道理说,见手青有这样鲜明的特点,很好鉴别,知道它有*,为何还要吃呢?
见手青
因为见手青是云南当地特有的、最常见的一种野生菌,特别是每年夏天雨季过后,是见手青大量上市的季节,不但价格便宜,相比松茸、干巴菌、鸡枞菌要便宜很多,而且见手青里面含有很高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多糖类物质,其中的氨基酸含量比鸡蛋还要高,因为有这些物质的存在,所以见手青营养极其丰富、味道异常鲜美,按照当地人的话说,宁愿不吃肉,也要吃见手青。
面对价格、营养和味道的三重诱惑,在云南人的眼里,一点小小的*性早已抛之脑后,这就是云南人吃见手青“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胆识!佩服!
见手青
不过,对付很多具有微*的野生菌,不是没有办法,云南人更是深知这个理,那就是通过高温长时间烹煮,让菌子彻底熟透,就可以安全享受它们的美味了,因此对于大多数的云南人来说,他们吃菌子,心里是有足够底气的,有了底气自然就有了勇气和胆识。
至于那些因为医院的人,毕竟是少数,要么确实不懂,要么太粗心,量大失荆州。
这也难怪在云南当地常有“三熟”一说:“对菌子品种要熟;煮菌子要煮熟;对医院的路要熟”,真幽默!
见手青
而如果烹饪不当,吃了见手青中*后,会有以下症状:轻则会头晕、昏沉、想睡觉、呕吐、腹泻或者出现幻觉;重则会昏睡不醒。
而出现幻觉就是因为见手青具有致幻*性,让人的大脑产生幻觉,看到一些奇妙而古怪的东西,比如:周围有五颜六色的小精灵在跳舞,很多色彩斑斓的小蘑菇围着自己旋转,甚至是梦见家中失火等等,反正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就是中了见手青的致幻*性而引起的。
见手青
为了想吃见手青而又不中*,云南人凭借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了如下应对法则:烹饪时用的油量要多,油的温度要高,烹煮的时间要长,所用的大蒜要多;另外对于自己不熟悉的菌种不要吃,更不能凉拌和生吃,也不要饮酒吃野生菌。
有了以上这些知识,相信吃野生菌就有了一道安全屏障,吃起来心里才安心,才有底气!
综上所述:云南人爱吃野生菌,一是由于他们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二是由于野生菌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口感;三是由于他们常年生活在野生菌的王国里,对野生菌有着浓厚的情感、丰富的鉴别、食用和烹饪经验,而并非是云南人天生不怕*!
(图文来源:石屏融媒体中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