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中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如何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四川常见的毒蘑菇都
TUhjnbcbe - 2022/2/25 21:26:00

校园食品安全需透明

预防*蘑菇中*

safety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

安全

近期天气炎热,雨量充沛,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期,同时也是食用野生*蘑菇中*的高发期,我国野生蘑菇分布广,蘑菇种类繁多,超过3.6万种。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多种,但*蘑菇也达多种,其中含剧*可致死的蘑菇有40多种!目前,还没有简易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的科学方法,依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和“网传”的鉴别方法,并不能保证避免误采误食野生*蘑菇而发生中*事件。因对野生蘑菇是否为“*菌”鉴别不易,大家要知晓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的危害性。

如何预防

一、如何预防野生蘑菇中*?

1、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2、不要购买个人(流动摊贩)采摘、售卖的野生蘑菇

3、不要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二、四川省常见的*蘑菇图谱

中*症状

三、野生蘑菇中*症状有哪些?

1.胃肠炎型:这是最常见的中*类型。中*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

2.神经精神型:从中*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此类症状可在发病过程中交替出现,或仅有部分反应,有的病人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

3.溶血型:含这类*素的*蘑菇中*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在食后6小时~12小时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躁不安等病症外,可在一两天内由于*素大量破坏红细胞而迅速出现溶血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贫血、*疸、血红蛋白尿、肝及脾脏肿大等。

4.肝脏损害型:这是引起*蘑菇中*死亡的主要类型。*素主要为*伞肽类和*肽类。这些*素对人体内肝、肾、血管内壁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组织细胞的损害极为严重,最终因造成人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死亡率在90%~%。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以中*性心肌炎、急性肾衰竭和呼吸麻痹为主,瞳孔稍散大,但无昏迷,无副交感神经兴奋样症状,也无*疸、肝大,肝功能检查一般正常。有的病人初发时有呕吐或腹痛,头晕或全身酸痛、发麻、抽搐等。其*素不详,潜伏期20分钟~1小时,最长达24小时,此型死亡率高,应注意早期治疗。

6.光过敏性皮炎型:当*素经过消化道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1天~2天发病。

唯有全社会通力合作才能

真正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编辑:林阳生

审核:任洪元

崇州丨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四川常见的毒蘑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