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中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雏鹅新型病毒牲脑炎的发病症状与治疗方法
TUhjnbcbe - 2021/12/6 15:34:00
北京治疗扁平疣好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9/8605173.html


  雏鹅新型病*性肠炎又称雏鹅腺病*性肠炎,是由腺病*引起的3?30日龄以内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病急、死亡率高及卡他性和小肠呈现出血性、纤维素性、渗出性和坏死性肠炎。给养鹅业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


  


  该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即主要发生于3?30日龄以内的雏鹅。3日龄雏鹅开始发病,5日龄开始死亡,10?18日龄达到高峰期,30日龄以后的雏鹅基本不发生死亡。死亡率在25%?75%,甚至可达%,成年鹅不发病。本病经消化道传播,粪便、分泌物、病死鹅均为传染源。


  


  本病潜伏期2?3天,少数4?5天,自然病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


  


  最急性型:多发生在3?7日龄雏鹅。常无前期症状,突然呈现极度衰竭,昏睡而死,或突然倒地,两腿乱划,很快死亡,病程仅数小时至1天。


  


  急性型:多发生在8?15日龄雏鹅,可见病雏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常喙食后又将其丢弃。随病程发展,病鹅行动迟缓,掉群,嗜睡,不食,但饮水仍不减少。病鹅排*绿色或灰白色蛋清样稀便,常混有气泡,粪便恶臭。病雏呼吸困难,自鼻孔流出少量浆液样分泌物。喙端及边缘的色泽变暗。死前两腿麻痹,不能站立,以喙触地,昏睡或抽搐而死。病程3?5天。


  慢性型:15日龄以上的雏鹅发病时常取慢性型经过。病雏精神萎靡,消瘦,呈间隙性腹泻,终因营养不良衰竭而死。耐过者也常生长发育不良。


  


  本病其他临床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类似,但用抗小鹅瘟血清进行治疗无效。诊断时需要加以区别。


  


  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搞好本病的预防工作可有效降低损失。


  


  (1)预防本病关键是控制从疫区或疫区附近引进种鹅、雏鹅及种蛋,对引进后的鹅可用药物和疫苗进行预防,同时还要做好饲养管理、消*工作。


  


  (2)免疫接种


  


  ①对出壳1日龄的雏鹅,用雏鹅新型病*性肠炎弱*苗经口服免疫,3口后即有85%雏鹅获得免疫,第五天时,雏鹅可获得免疫力,免疫期可达30天。


  


  ②种鹅产蛋于前注射雏鹅新型病*性肠炎/小鹅瘟二联弱*苗,能使其后代雏鹅获得良好的免疫力,保护期长达5?6个月,是预防雏鹅新型病*性肠炎的最有效方法。


  ③注射高免血清:对新引进的雏鹅每只皮下注射高免血清0.5?1毫升,可有效地防止该病的发生。对已发病的雏鹅,每只皮下接种1?2毫升高免血清,治愈率可达60%?95%以上。由于本病常与小鹅瘟同时并发,因此,在治疗或预防时,使用抗小鹅瘟/雏鹅腺病*性肠炎二联高免血清,效果更理想,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在本病严重流行的地区,可隔3?4天再注射一次二联高免血凊。


  


  (3)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K,可降低损失,其配比为维生素C针剂、维生素K3、维生素K4针剂、庆大霉素各1支,用冷水0毫升稀释,让鹅自由饮水,连饮3天。


  


  (4)干扰素治疗:对已发病的雏鹅群,除可使用雏鹅新型病*性肠炎高免血清或雏鹅新型病*性肠炎/小鹅瘟二联高免血清进行治疗外,使用鹅专用干扰素也可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


  


  (5)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雏鹅新型病毒牲脑炎的发病症状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