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的温度和湿度等气候条件适合鹅膏菌、褐鳞环柄菇等肝*性致命*蘑菇生长,在此提醒公众,谨防*蘑菇中*。
流行病学特征
误食肝*性*蘑菇中*是国内也是浙江省内病死率最高的食源性疾病。
据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显示:自年以来,*蘑菇致死病例达16人,且多数为肝*性*蘑菇中*。病例的发生地涉及杭州、温州、宁波、绍兴、金华、台州、湖州和嘉兴等地,时间集中在每年的5月下旬到7月下旬。浙江发现的肝*性致命*蘑菇主要为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淡红鹅膏和褐鳞环柄菇,中*最多的为灰花纹鹅膏和裂皮鹅膏。去年和今年引起首例肝*性中*的均是灰花纹鹅膏。
临床表现特征
■一是潜伏期。潜伏期是指吃了*蘑菇到最初出现发病症状的时间。致命的肝*性*蘑菇中*潜伏期较长,一般超过6小时,且中*48小时内仅表现为呕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普通胃肠炎症状,容易误诊而错过最佳抢救治疗期。
■二是假愈期。肝*性*蘑菇中*患者在在出现胃肠炎症状的1-2天后会出现症状消失或缓解的假愈期,在中*2-3天之后,才会出现急性肝损伤。此类中*的最佳治疗时机是肝损伤之前,但很多患者受假愈期的迷惑,一直拖到出现急性肝损伤、医院,错过最佳抢救期是肝*性*蘑菇中*死亡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
郑重提醒
非专业人士很难从外表或民间流传的土法来分辨*蘑菇,以往的中*案例也告诉我们,即使是常吃野蘑菇的老司机也难逃中*的厄运。所以,为了本人及家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请不要“以身试*”,不要自行采摘、不要买卖、不要食用野蘑菇。
肝*性*蘑菇中*目前没有特效药,但中*早期(36小时内)的排*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此类*蘑菇中*死亡的关键。为了自身的生命安全,如果吃过野生蘑菇、且24小时内出现中*症状,请不要拖延,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同时应主动告知医生曾吃过野蘑菇,有图片或剩余野蘑菇也请主动出示,必要时请家属协助采集患者吃过的野蘑菇,以方便医生诊断。首诊医生在发现野蘑菇中*病例时,第一时间联系当地疾控部门协助鉴定病因,采集并妥善保存剩余食物、血液和尿液样本已便疾控部门开展实验室检测确证。
来源浙江健康教育更多健康科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