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效应”的全称是“自体中*效应”,亦称“中*效应”,是20世纪初期,苏联学者梅切尼科夫提出的。梅氏认为:人的衰老是自身中*引起的,因为人体肠道中有大量的细菌,特别是大肠菌群,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素,这些*素会导致机体慢性中*,从而促进衰老。怎么办?即如何延缓衰老?梅氏提倡饮用发酵奶品,以引入大量的乳酸杆菌,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具体做法,是饮用发酵的乳品,包括酸牛奶、酸羊奶等。
由于引入的乳酸杆菌难以在肠道内定居,加上这一学说欠缺足够的实验依据,所以推广起来就困难重重了。
然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困难”归困难,“欠缺足够的实验依据”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引入的乳酸杆菌难以在肠内定居”不等于人们就束手无策。其实,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自体中*”理念在中国古代早有反映,晋代养生学家葛洪《抱朴子》中就斩钉截铁地指出:“欲想长生肠中清,欲想无疾腹无粪。”
《抱朴子》是传统养生保健的圭臬之一。中医认为:肠中清能调节人体正常的机能,肠中不清,即肠中留*会导致疾病,引起早衰。其实,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经验:大便通畅,精神爽,食欲好;一朝便秘,则食不甘、饮不醇,心情烦躁,坐立不安。
难怪,有人把“上清下轻前通后松”作为老人健康的四大指标,即把大便通畅与神志清、腿脚灵并列相提。
怎样才能“肠中清、腹无粪”从而延年益寿呢?
一、调整饮食结构。以膳食纤维为主,多吃米谷、薯类食物和瓜果、蔬菜,适当补充含油脂性润滑的黑芝麻、麻子仁、松子仁、杏仁和蜂蜜之类,确保肠润便通。
二、多喝水。水是生命万不可缺的物质,人若失水10%就会出现各种生理功能紊乱。每日粪便含水量约~毫升,水能软化粪便,避免干燥。正常人每天需水毫升,老年人还要更多些。
三、定时大便。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形成规律,即使无便,届时亦应“蹲茅坑”。最好每天晨起和睡前各大便一次,缩短大便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利于“*素”的排泄。
四、腹部锻炼。每天早晨起床前,把双手叠起,按顺时针方向揉腹圈;然后,双腿弯曲,使腹部放松,双手抱头做仰卧起坐动作,一般50次即可。
如此持之以恒,便可得到:腹中无粪人无疾,肠中常清人长生,延年益寿乐呵呵!
摘自:《百位专家说健康》
编著:叶雪萍
ISBN:---5
定价:32.00元
编辑:徐洋
审核:叶春林
核发:徐健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