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剧艺术节剧本征集结果不容乐观 喜剧创作依然艰难
由陈佩斯创办的北京喜剧艺术节今年已经进入第四季,这也让他对喜剧创作和行业现状有了更深入的思考。11月27日,陈佩斯在京宣布,除剧目展演外,今年的喜剧艺术节将增设3项内容:喜剧剧本征集、喜剧市场调研和举办喜剧论坛。
喜剧创作应走向文学性
今年6月,借进校园演出之机,北京喜剧艺术节“京禧原创喜剧剧本征集”活动正式启动。经过近半年的线上、线下共同征集,主办方共收到完整剧本67份,故事梗概13份,60余名参与人员遍及全国各省区市、各行业,覆盖多个年龄段。
11月27日,主办方将征集结果予以公示。除却大奖爆冷空缺外,所有参赛作品最终只评选出一个三等奖,获奖作品是《闹洞房》,由一位“70后”自由职业编剧创作完成,讲述了一对新婚小夫妻因借房结婚闹出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据陈佩斯介绍,此次征集来的作品,经过主办方筛选,最终选出了3个作品入围,他非常仔细地研读了这3个作品。“有两个作品是由很成熟的创作者完成的,其中一个题材有些陈旧,另一个只有方案,创作者也没有能力将故事继续下去。第三个作品也就是获奖的《闹洞房》,虽然在文学上并不完整,但创作者的切入点非常巧妙,强烈的舞台行动贯穿整个故事。我以一个喜剧人的经验来看,这是个有潜力的作品。”陈佩斯表示,喜剧创作不应该是堆砌“包袱”和段子,而应该真正走向文学性,他希望找到更多“有骨头”的作品。
主办方现场为获奖编剧颁发了2万元的奖金。为了鼓励更多的创作者参与喜剧创作,陈佩斯现场提价,将大奖奖金从8万元抬高到10万元。“喜剧创作难,好剧本少。真诚希望大家能多关注喜剧的创作。”陈佩斯说。
据悉,组委会将与获奖作者就剧本合作问题进一步沟通,并把该剧本推向舞台。
此外,中国戏曲学院也通过此次征集活动与北京喜剧艺术节结缘。双方将成立“中国戏曲学院孵化园—京禧实验基地”,依托大道喜剧院这一平台,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喜剧调研填补空白
除剧本征集活动外,本届北京喜剧艺术节开拓思维、转换视角,首次开展喜剧调研活动。
眼下各种形式、不同内容的调研甚为丰富,但专门针对喜剧艺术领域的调研尚属空白。北京喜剧艺术节组委会今年委托了专业调研公司,以舞台喜剧为主轴,以喜剧艺术发展现状为对象,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调研。调研从行业格局、创作现状、人才培养、市场需求、营销推广5个层面,多角度、深层次地探究喜剧艺术发展的整体情况,以期为之后举行的论坛提供全面详实的数据资料。
本次调研结果将在论坛当天以蓝皮书的形式发布,关于喜剧领域的一些客观情况和数据资料将首次直观呈现。此后,喜剧调研将作为喜剧论坛的一项从属工作长期开展。
主办方表示,本次调研仅是喜剧研究的初探,希望通过今后长期的研究,客观、全面地了解现状,反馈问题,为所需人群提供更为客观、丰富的信息。
举办论坛共谋创作之路
北京喜剧艺术节首届喜剧论坛定于12月22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
主办方介绍:“目前,老百姓对于快乐的追求、对于喜剧的需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强烈。但是喜剧创作的困难又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个平台,去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喜剧作品。”
为多角度把脉喜剧艺术创作,深层次发挥评论监督的导向作用,共同探寻喜剧艺术良性发展之路,论坛将秉持平等、自由、开放、包容的宗旨,集中舞台喜剧的创作、制作、市场、评论、研究、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众多知名人士与会。据悉,首届论坛以舞台喜剧为主轴,将视角集中在喜剧艺术的根本——创作领域,因为诸多业内人士一致感到:今天,喜剧创作依然艰难。
此外,论坛展演部分的3部喜剧也将于12月13日至21日陆续在北京世纪剧院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