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中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奈雪卷不动了一杯奶茶,能赚多少新浪财经
TUhjnbcbe - 2025/4/28 23:38:00

来源:盒饭财经

奈雪卷不动了

来源/盒饭财经

作者/谭丽平

奈雪的茶又一次辟谣上市了,这家网红奶茶店,在递交招股书之后,就一直被期待为“新式茶饮第一股”。然而几个月过去,上市的一幕仍未出现。

而短短数月,就上演了多次“被爆即将上市—官方辟谣”戏码,其中的焦灼却肉眼可见。

今年除夕夜,奈雪的茶递交了招股书。招股书显示,这家成立5年多的品牌,成长颇为迅速。年、年、年前三季度,其营业收入分别为10.87亿元、25.02亿元、21.15亿元。

已经是奶茶界第一股香飘飘营收的三分之二。

门店扩张的增速也不容小觑。截至年9月30日,奈雪的茶已开出了家门店,包括覆盖中国内地61个城市的家以及分别位于中国香港及日本的各一家。据粗略计算,平均每4天新增一家门店。

新茶饮行业属于现金牛行业,现制茶饮平均单价27一杯、平均客单价43元,从这样的数据来看奈雪的茶盈利理当毫无压力。

但从招股书数据来看,奈雪的茶仍未实现盈利。数据招股书,三年累计亏损超过1亿元。

不少观点将其亏损的原因,归咎于疯狂的开店速度。从年11月的首家店,到年年底的44家,再到年9月30日的家,以及最新的家门店,门店数量3年翻了10倍。但其平均单店销售额出现快速下降。也就是说,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加、密度增大,单店的订单数被平摊。

然而,我们给奈雪算了一笔细账后发现,盈利困境的背后,除了开店的新增压力外,还有行业内卷的压力。

一杯奶茶,能赚多少?

一杯奶茶的成本究竟有多高?

在许多人的概念里,一杯动辄30元的奶茶,肯定能赚不少钱。但现实并非如此。

先拿咖啡和新茶饮的成本做个对比。

上图数据是《华尔街日报》披露的渣打银行统计的一杯星巴克咖啡的成本结构图,不难发现,原材料成本在一杯咖啡的成本构成中占比非常低,占据成本构成前两位的是租金成本和门店运营成本,分别高达26.1%和15%,而利润则为17.7%。

相较之下,新式茶饮,显得更“重”一些。

招股书显示,奈雪的茶成本构成主要是原料、员工成本和租金,年、年与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材料成本占比分别为35.3%、36.6%、38.4%,同期员工成本占比分别为31.3%、30.0%、28.6%,租金开支及物业管理费成本占比分别为17.8%、15.6%、15.2%。除了租金和员工都比星巴克贵,原料成本也远远贵于咖啡。

原料、员工成本和租金这几部分的成本合计占据超过8成,年这部分成本耗费了20亿,相当于承德露露一年的营收。

但奈雪的价格却并不低。招股书显示,奈雪的茶的客单价在年、年和年前三季度分别是42.9元、43.1元和43.3元,也是新式茶饮赛道中平均客单价最高的茶饮品牌,远超行业35元的平均客单水平。这个价格几乎要高出一点点、CoCo都可的一倍多。

显然,一门费力不讨好的生意。

自诞生以来,奈雪走的就是高端路线,其在品牌定位、店面设计、原料成本、人工服务、直营模式等方面下的大功夫,一定程度上助推其从深圳风靡全国,但如今也成为“包袱”。

新式茶饮,不同于以往奶精或碎茶为配料冲泡调制的饮料,是用上等茶叶,辅以不同的萃取方式提取的浓缩液为原料,加入新鲜牛奶、进口奶油、天然动物奶油或各类新鲜水果调制而成的饮料。作为新式茶饮的头部,奈雪称“坚持茶底4小时一换”,也让原材料成为其最大的成本开支。

奈雪一直坚守的直营模式,为其在产品线、融资等方面,提供了更好的品质掌控度与说服力,但家门店的运营成本,也直接捏在了自己手中。

在门店抉择上,典型的奈雪的茶茶饮店规模介于至平方米之间,是普通奶茶店的三四倍,位置也多开在城市中心商圈,或高档写字楼内。同时,直营店主打每家连锁店则只保留“40%的相似性”,其他部分根据不同城市进行区分设计,也进一步提高了对成本的要求,要承担装修风格不同带来的租金提高的问题。

除此以外,与其他茶饮品牌不同的是,奈雪的茶是双业务,既有茶又有软欧包。奈雪的软欧包也强调现制,标准的奈雪的茶门店里通常配备烘焙坊以及专门做烘焙的员工。也因此,奈雪的茶店铺员工相比其他店铺,需要更多以及更专业的员工。

居高不下的成本,让奈雪陷入持续亏损。据招股书,年、年、年前三季度,奈雪的茶分别亏损万元、万元、万元,累计亏损1.37亿元。

这次上市,奈雪表示还将大举扩张开店,计划年开店家,年开店家,其中70%为奈雪PRO店。

假设每间标准茶饮店及奈雪PRO茶饮店的估计平均投资成本分别为万元及万元,奈雪的茶未来三年开店投资成本预计将在8亿元以上。

在目前越开店单店销售额越下滑的情况下,成本,还是悬在奈雪的茶身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被绑架的创新

奈雪不仅要面对自身运营压力,在自己的“护城河”里,也多了玩家游泳。

“这位自比乔布斯的朋友,抄完奈雪的芝士草莓,又抄霸气蜜桃,抄霸气黑提,又抄霸气石榴,再来抄软欧包。除了当年芝士草莓是在奈雪上了四个月后上的,其他都是隔了一年跟着奈雪回归产品上。我都替你没意思……”

年11月18日,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并

了喜茶创始人聂云宸,直指“喜茶抄袭”。

这件事的起因是聂云辰在某采访中表示“本来想上新一款车厘子茶饮,但没成功。”而车厘子茶饮正是奈雪曾经上过的产品。巧合的是,11月,这两家品牌奈雪在前,喜茶在后,都上新了车厘子茶饮。而彭心发朋友圈怼喜茶正是喜茶上新当天。

“创新不是抢时间占位。”针对此番隔空喊话,聂云宸直接回怼:“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把所有世界上的水果或者材料都拼凑起来先出了,然后指责以后的人都在‘抄袭’自己。如果只是这样,那创新真是太简单和幼稚了。”

聂云宸强调,“我们一向是用市场结果说话,而不是做一些无意义的无病呻吟。言尽于此,无论你说什么,我不会再回了。”

这是曾发生在喜茶和奈雪的茶之间的一场恩怨八卦,也揭开了行业内产品互相竞争模仿的面纱。

两家产品在主原料和做法上雷同,已是公开的秘密。例如喜茶于年8月19日推出“生打椰椰”后,奈雪随即在8月25日推出“霸气好椰”,二者主配料都是椰子,售价也都在25元。除此以外,“玫珑茫茫”和“霸气芝士绿宝石瓜”,“多肉车厘”和“霸气车厘子”,“芝芝桃桃”和“霸气水蜜桃”,“多肉杨梅”和“霸气杨梅”等,两家的产品,无论是在原料、上市时间亦或是售价上,都极为接近。

面对高度雷同,在面对媒体的采访时,两家企业也放弃了互相指责对方为抄袭者,而是给出了相似的答案。他们表示,因为每个季节可以选择的水果种类本就不多,再加上茶原料也都是从传统的茗茶中选取,产品撞了也很正常。

不过,新式茶饮界也不止有喜茶和奈雪“撞品”,当年喜茶带火了芝士茶和奶盖茶之后,不少品牌纷纷效仿,例如鹿角巷就推出了与喜茶芝士茶相似的“黑糖鹿丸奶茶”,满记甜品、快乐柠檬、黑泷堂也相继推出各式奶盖茶。

即便如今,盒饭财经随手打开美团,搜“生打椰椰”,至少有6家不同的茶饮品牌在售同名的产品。

退一步说,“抄袭”这一词或许不妥,但用“同质化”来概括却十分贴切。由于新式茶饮业进入门槛低,产品缺乏技术壁垒,导致茶饮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一家品牌推出新产品后,其他品牌会立即跟上。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新茶饮市场的产品还是以奶盖茶和水果茶为主,产品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

推陈出新,成为这个行业保持竞争力的主要方式。

年喜茶平均每1.2周就会推出一个新品,奈雪则是每周都上新品,在年奈雪推新了次,并且年以来推出约60款季节性产品。

这在无形中,也在增加成本压力。甚至为了在同质化中出圈,品牌们绞尽脑汁。

刚刚过去的4月底,喜茶发布“碎银子”系列新品,使用优质“茶化石”碎银子作为原材料。据了解,碎银子产量极其稀少,每生产1千克碎银子,平均要消耗千克的普洱熟茶,因此碎银子又被称为“茶化石”、“金不换”,据说,价格更是达到元一斤。

不过,虽然头衔高级,喝起来却没有那么特别,有网友吐槽,它跟凉茶,没啥区别。而元一斤的成本在一些网友看来,大可不必。

此前3月,奈雪的茶也有一款新品曾火爆全网,霸气玉油柑,66颗甜种油柑榨一瓶搭配招牌茉莉初雪,3秒微涩,5秒回甘。不过真正让火的是喝了之后会拉肚子,网友也给它取了个名字“窜稀刮油神器”。

虽然爆火,但也遭受质疑,营销窜稀这类话题,可以说求

1
查看完整版本: 奈雪卷不动了一杯奶茶,能赚多少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