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中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雍正死因被争议百年一份清宫秘档被公开
TUhjnbcbe - 2025/1/2 20:28:0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声讨论,一些历史人物的主流评价也悄然发生了逆转。

比如雍正曾经被认为是阴险狠毒、疑心甚重的暴君,如今已经被网友公推到满清明君的C位。

这个转变离不开《雍正王朝》的加持,在这部优秀的历史正剧中,编剧刘和平和导演胡玫成功塑造了一个鞠躬尽瘁、心系黎民和革除弊政的盛世明君。

从此之后,有关雍正的各类小说和影视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的正面形象也至此树立。

当然雍正能成为清宫剧的香饽饽,是因为他身上可以发掘的内容确实很多,确实话题性拉满。

除了大家熟悉的九子夺嫡,雍正生平还笼罩了很多历史谜团,每一个单拎出来都有很大的讨论空间。

比如雍正的死因就曾经引发百年争论,民间野史众说纷纭。那么,这位史上最勤劳的皇帝到底是因何崩逝呢?

影视剧图

迷雾重重,死因不明

根据《清世宗实录》的记载,雍正是积劳成疾、因病去世的,这一点倒是和他一心为公、呕心沥血的历史形象颇为相符。

只是后来人对这个说法却并未采信,实在是史料中的描述有好几个可疑之处。《清世宗实录》的原文是这样;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违和,仍照常听政,并召见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

在这里可以看到,雍正从发病到去世只用了三天不到的时间,而且他去世的前一天还在照常理政,怎么一天不到就忽然暴毙呢?

要知道在此之前,雍正的身体一向是非常康健的。

而且《清世宗实录》对于具体的病因也丝毫没有提及,由不得让人产生怀疑。历史上也有不少皇帝是死于非命,他们在史书上的记载就是这样含糊其辞。

这样看来,雍正的死充满了离奇色彩,因此民间的相关猜测就纷纷出现,有不少人认为雍正是被刺杀的。

因为他实施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改革措施,得罪了一大批的官吏士绅,后者对其恨之入骨,很有可能雇凶报复。

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吕四娘刺杀雍正,她是吕留良的孙女,祖父被雍正以文字狱的罪名杀害,在侥幸逃脱后选择隐姓埋名入宫刺杀。

这位奇女子长相娇美,借此通过选秀入宫,在被雍正招幸的时候将其斩首而亡。

吕四娘和雍正的仇恨纠葛直到现在都依然颇有影响,不少影视作品中都有表现。

比如香港电视剧《雍正小蝶年羹尧》以及电影《江南八大侠》里吕四娘都有出现。

民间对雍正之死的另一个猜测就是他死在后宫女人的手里,这个说法首见清代学者柴萼所写的《焚天庐丛录》。

他讲述的雍正死因和当年嘉靖被宫女刺杀的经历非常类似。

而雍正的庙号恰好和嘉靖一样也是世宗,便引发了不少人的联想,认为或许是对他死因的一种暗示。

不过比较来看的话,这个说法的流传度并不高,民间对它兴趣寥寥。

那么,雍正是不是真的死于女子之手?

仇杀宫乱,皆为虚妄

帝王的后宫秘事向来是民间热议的话题,把雍正之死和神秘女子扯上关系,自然会有很多人吃瓜讨论。但结合史料来分析的话,这两个猜测的可信度都基本为零。

首先,雍正死于宫女之手肯定是无稽之谈。正是因为发生了嘉靖被刺案,所以后世帝王对于宫女一直非常提防。

明世宗之后,所有宫女进入皇帝寝殿都需要经过裸身检查,确认没有携带任何凶器后,才会被放行。

而且清朝内宫戒备森严,稍有异常就会有侍卫出现,宫女想谋杀皇帝无异于痴人说梦。

至于吕四娘的故事,基本上也是子虚乌有。当然民间传说并不是毫无来由的,传闻中吕四娘的祖父吕留良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吕留良生前一直有反清复明之心,不过满清势大,他自知势单力孤,所以从没有付诸行动。

谁知他的想法却被曾静的门人透漏给汉将岳钟琪,试图将其策反。

可惜岳钟琪受雍正提拔之恩,不愿参与叛乱,当天就把这件事密奏京城,掀起了波及范围极广的吕留良案。

当时负责处理吕留良案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李卫,他聪明机警又下得去狠手。

而且案发之前,李卫曾经和吕留良打过交道,为了洗清身上的嫌疑,他在审理此案时比之前还要卖力,办得滴水不漏。

案子最后的处理结果是:吕留良一族的所有男丁都被处死,女子全部被发配去了边远地区并受到严格控制。

雍正复核之后对李卫大加赞赏,这也从侧面说明他确实办案得力。

清朝对流放人员的管理是非常苛刻的,不仅严格限制其活动范围,还不允许改变身份。

曾有人试图在发配地捐个监生,结果被发现后直接远放到齐齐哈尔。

因此吕家的幸存者别说刺杀皇帝了,连自由活动的权利都没有,终生无法离开苦寒之地。

综合来看,吕家不可能在中原留下个孙女,更不可能在七八年后刺杀雍正。

退一万步讲,就算历史上真有吕四娘这个人,她想进皇宫刺杀也是完全不可能的,在选秀中蒙混过关更是毫无可行性。

清代的选秀是非常严格的,必须验明正身而且还要身家清白,祖上三代的所有人都会查个彻彻底底。

吕四娘如果真的是罪臣之后,是不可能通过这层层审查进入到内宫之中的。

在民间的传闻里,吕四娘曾经拜大侠甘凤池为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武林高手,因此她才能在万人中取雍正首级。

其实民间对甘凤池一直有误解,这个人虽然有极大的名气,却并非豪侠义士。

《清史稿》对甘凤池有着清晰的记载,他固然武功不俗,但人品卑劣。

不仅不是反清复明的义士,甚至对朝廷大员阿谀奉承。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会收罪臣之女为徒?

综合来看,雍正死于谋杀的可能性确实微乎其微,那么他到底是因何殒命,真的是因为疾病来袭吗?

“清宫秘档”揭露真相

在有关雍正死因的争论中,有个说法在一开始就得到了不少人认可,那就是“丹药致死论”。

为了更好地统治蒙古草原,清朝的历代帝王多笃信佛教,对藏传黄教更是异常重视。

而雍正是其中的另类,他是唯一一个信奉道教的清朝皇帝,对炼丹之术也颇为痴迷。

在没有登基之前,雍正就已经非常推崇道教了,还给自己取了个雅号叫“破尘居士”。

在这个阶段,他就已经开始逐渐接触炼丹,之后更是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

在雍正留下不多的诗词作品中,有一首就叫《烧丹》,足见他对这件事的喜爱。

这首诗的全文是:“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光芒冲斗耀,灵异卫龙蟠。自觉仙胎熟,天符将紫鸾。”

虽然史料上没有明确的雍正服用道家丹药的记载,但是在他对大臣的批语中,曾经反复提及一个名叫“既济丹”的药。

后世学者翻遍医学典籍也没有找到相关的描述,因此不少人判断它就是道家炼丹所得,雍正应该早就开始服用。

在登基之后,雍正对道士的信任度一直很高,尤其是在雍正八年大病一场后,他特意让人寻访修仙问道之人。

一个名叫贾士芳的道士被寻来后,还真的让雍正恢复如初,这更加坚定了他的信仰。

从此之后,雍正开始让道士在内廷大量炼丹,炼成之后还分给自己的心腹大臣服用,对其功效大加赞赏。

古代的丹药冶炼技术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道士炼制的成品中存在大量的重金属残留,尤其是铅汞这样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长期服食丹药非但不能长生不老,还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破坏。

虽然有不少人认为雍正就是被丹药害死,但是没有足够的物证,故而他的死因才陷入了争议。

随着一份重要史料的公开,这个说法才有了足够的证据背书。

而这份一锤定音的史料就是清朝内廷的《活计档》,用来记录宫中收支的账簿。

出于对皇室安全和追溯源头的考虑,《活计档》记载的内容非常详细,没有任何虚假成分。

在这份账簿中,不仅可以看到内务府的钱财开支,也可以看到每一年内廷的物品往来。

在雍正八年的《活计档》中有这样的一份记录:“医院院使刘胜芳一同传令:往圆明园秀清村送去桑柴斤、白炭斤。”

这两份物品是当时采买的大头,和它们一起进宫的还有大量硫磺、水银、黑铅等炼丹物品。

而且它并不是孤例,从雍正四年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内务府都会采购大量的炼丹材料入宫。

一直到雍正去世的前十二天,他所在的圆明园还采购了牛舌头黑铅二百斤。

从雍正收集材料准备炼丹到大功告成基本需要七八天左右,之后服用丹药导致丹毒发作,正好就是九天左右。

这和雍正出现病症,然后暴毙而亡的时间是完全能对得上的。

有了《活计档》提供的关键性证据,雍正死于服丹的说法就很有可信度了。

史学家对此倒是不意外,毕竟历朝历代都有崇信道教的皇帝因为服丹过量而暴毙,雍正并非特例。

死于服丹的佐证

雍正死于服丹的说法能成为主流判断,《活计档》中的公布是关键性因素。

但只有它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其他的史料来提供佐证,才能让更多人信服这个说法。

有了《活计档》作为依据,回看有关雍正的记录就能发现一些端倪。

根据清史稿等官方资料的记载,雍正在执政后一直存在心神不宁、夜不能寐、身体疲惫的毛病,太医调理许久都不见好。

这些很有可能就是服用丹药后对身体造成的损伤。

虽然官方的记载中没有对雍正的死状进行说明,但是在《张廷玉年谱》中却有这方面的描述。

根据张廷玉回忆,雍正是七窍流血而死,这似乎也从侧面应征了雍正是服丹致死的可能。

而且有它存在,至少可以排除刺杀说和因病去世这两个说法的。

除了张廷玉的“目击证词”,乾隆在雍正去世后的一系列动作也是非常好的佐证,他的很多举措都有欲盖弥彰的味道。

乾隆雍正驾崩后的第二天就把后宫中所有的道士都驱逐了,态度之坚决令人侧目。

在把所有道士撵出京之前,乾隆还亲自下了封口令。

表示:“大行皇帝的一言一行,在外面都不要说出,否则一经查实,立即正法”。

很多人猜测如果不是因为雍正刚死,乾隆不适合立马动手。

他根本不会采用驱逐的手段,而是直接把这些道士处死,省得他们走漏消息后给自己的父亲抹黑。

其实在雍正驾崩后没几天,他死于丹毒的消息就在京城中悄悄流传。

对此乾隆也曾出面辟谣,表示自己的父亲仅仅是对炼丹之术感兴趣,并没有服用一颗丹药。

只是这样的说法很难令人信服,反而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虽然历史上不乏帝王死于丹药,但它终究是后宫的禁忌话题,流传出去对雍正的后世名声也多有妨碍。

所以乾隆把真正的死因遮掩起来,用病殁之说代替是完全合乎常理的。

结语

雍正的死因再度验证了那句颠扑不破的真理: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在此之前,各个王朝几乎都有帝王因为服用丹药而崩于壮年。

但雍正却选择了无视,总觉得自己是最特殊的那个。

或许,九五之尊的权力才是世界上最具诱惑力的,它能够让一位位英明睿智的帝王在晚年丧失理智,被长生不老的渴望驱动着跳进炼丹修仙这个夺人性命的大坑。

可惜帝王的长生幻想终究只能是虚妄的泡沫,到头来还是会消散于历史的尘烟中,无一例外。

参考资料

[1]《中华文科参考》,《雍正死于丹药中毒》

[2]《西部资源》,《雍正之死》

[3]《科学大观园》,《雍正迷恋丹药之说》

1
查看完整版本: 雍正死因被争议百年一份清宫秘档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