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成都市接连发生居民使用燃气不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为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坚决防范遏制类似事故发生,成都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下发《关于加强社区对一氧化碳中毒和电瓶车起火事故防范宣传和排查的紧急通知》(成安办50号),要求切实加强燃气使用安全管理,有效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严格落实防范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政治站位
各区(市)县、市级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当前防范使用燃气不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特殊性,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作为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和民生工程,要强化组织领导,周密谋划部署,既抓治标、又抓治本,既严防死守、又常态长效,立足于防早、防小、防患于未然,将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坚决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要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强化部门间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做好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加强应急准备,确保一有险情立即处置。
从严落实责任
各区(市)县、市级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督促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加大燃气使用的安全宣传和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安全制度规范落实到位,镇(街道)、村(社区)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安排专人靠前盯、靠上抓,要把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明确责任到人头、任务到网格,压紧压实网格人员责任,建立问题可追溯、责任可倒查的体制机制,确保工作执行效率;经信部门要督促燃气企业加强燃气供应和使用的安全管理;住建部门要督促物业管理企业加强用气安查、宣传;商务、文广旅、农业农村、应急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切实抓好相关行业领域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
迅速排查整治
各区(市)县、市级相关部门要按照燃气使用安全排查重点,认真组织镇(街道)、村(社区)开展集中排查检查,突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出租房屋等重点群体和不放心部位,逐村、逐户做好风险隐患排查,采取有针对性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预防中毒事故发生。督促燃气经营企业、用户落实安全责任,督促出租房业主及时消除户内安全隐患,提供符合安全条件的用气设备,确保燃气使用安全。
开展“两访两送”
各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要将对一氧化碳中毒、电瓶车起火等事故防范排查作为近期“两访两送”工作重点,依托走访排查队伍,突出走访排查重点,建立相关问题隐患台账。针对走访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问题,要落实分级呼叫响应制度,村(社区)能解决的快速解决并作销账处理;村(社区)无法解决的问题,镇(街道)负责统筹辖区力量限期开展联合处置;镇(街道)无法解决的问题,区(市)县负责统筹区级职能部门、专业机构等力量限期开展联合处置。各区(市)县可融合城市智慧治理体系构建,运用智慧智能化手段,推动线上线下联动化解处置,形成多元化收集、一体化研判、分类化处置、长效化治理工作闭环。
强化宣传教育
各区(市)县、市级相关部门要把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宣传作为当前最基础、最紧要的民生工作来抓,结合燃气使用安全宣传要点,向人民群众开展高频次、见实效的宣传教育,将具体详细、易于操作、一看就明白的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有关安全知识宣传到户到人。要充分利用镇(街道)、村(社区)的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普及燃气使用安全常识。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主流媒体和新媒体,持续宣传防范知识,开展警示教育。
开展督导检查
各区(市)县、市级相关部门要制定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实施方案,作出具体安排。市政府安办会同市委社治委、市经信局组成检查组,对各地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入村入户宣传教育不到位或者弄虚作假、工作开展不力的,在全市范围内通报。
举一反三,全面加强小区安全管理
各区(市)县政府、市级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居民住宅小区安全工作,督促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要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固定充电设施及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等的统一管理,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见效;要加强会商研判、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对排查发现的住宅小区安全隐患进行协同整治,确保住宅小区安全管理工作取得成效。
人民群众安全意识提高,面对事故自我防范能力增强,才能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为加强对人民群众燃气使用及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安全宣传教育,各区(市)县、市级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积极依托镇(街)、村(社区)的活动站、文化站对人民群众持续宣传防范知识,开展警示教育。
下一步
市政府安办将会同市委社治委、市经信局组成检查组,对各地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督促各区(市)县、市级相关部门落实燃气使用安全隐患及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排查治理、宣传教育行动。
来源: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处
设计:张靖玥
编辑:夏菲
出品:成都市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投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