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7时许,医院急诊内科,5名孩子(最大的8岁,最小的5岁)因误食桐油果中*先后紧急就诊,一场大抢救就此展开。
家属介绍,他们家住普定县化处镇街上,当日下午5点,他们正在附近的山上干活,5名孩子系亲堂兄妹,在一旁玩耍时看到地里有掉在地上干枯的桐油果,误以为是核桃,趁父母没有注意便撬开桐油果皮,误食了果核。
约半小时后,最小孩子因食用量大,突然出现肚子疼、呕吐等症状,于是第一时间告诉父母。父母第一时间将5名孩子送至医院急诊内科。
接诊后,急诊内科团队及时对5名孩子采取洗胃、导泻、促排泄等措施。经过一晚上的对症支持治疗,5月14日上午,5名中*孩子恢复较好。看到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家属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太感谢你们医生了,确实是我们平时疏忽了,以后我们一定加强教育,告诉孩子山上的野果不能乱吃,要有起码的安全常识。”一名家长说。
据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刚介绍,此次事件中,因家长发现中*时间早、送医及时、孩子食用量较小等原因,算是有惊无险。反之,则不排除会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有生命危险的可能。
桐油果成熟期为每年的秋冬季,外形似核桃、果核似板栗的桐油果却是有*的“恶魔果实”,它含有桐油、桐酸、油酸等物质,食用后能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症状,轻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常伴有胸闷、头晕、全身乏力等症状,严重者会引起肝、肾、心等脏器损害,可因心脏麻痹而死亡。
由于桐油果味道与花生相似,常有小孩因此以为无*而误食。对此,医院医生建议,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孩子相关知识的宣教力度,尤其是家长要高度重视,防止中*事件发生,万一误食桐油果,中*者应医院治疗。
贾正鹏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邱胜
编辑 罗亮亮
编审 李坤